书评精选丨《中国沿海疆域历史图录》:还原海疆域 赤诚鉴古今

编辑:高洪    来源:黄山书社    时间:2017-06-29   

 中国是一个大陆国家,也是一个海洋国家。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不同朝代的国土疆域时有改变。但自秦王朝实现统一后,中国的沿海疆域即大体固定下来,迄今没有重大变化。不仅如此,随着封建国家政治影响力跨越海岸线向海洋方向延伸,中国古代海疆也逐渐形成。这一切历史舆图都以特殊的方式记载下来并流传至今。
  

      历史舆图作为国家疆土的记载、疆域主权的凭证,本身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而它对疆域空间的表现则远优于文字。在古代,舆图作为国家政权制定政策和开发疆域的基础,曾受到统治者的高度重视。先秦时期即有“凡兵主者,必先审知地图”之说;秦汉时期,舆图更成为王朝实施集权行政的辅助工具。明清两代,舆图的绘制与王朝中央对边疆的统一和国家疆域的有效管辖密切联系。由于舆图被广泛用于历代军事、经济、行政管理以及社会各领域的建设,故而它真实地记载了中国文明的发展进程。对于研究历史时期的自然、社会和经济、文化等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1.png

      古代海疆历史舆图是不同历史时期的产物,它以独特的方式记录了不同朝代沿海疆域与封建国家整体发展之间的关系。它从空间上直观地记载了古代沿海疆域的自然地理环境变化,河流江川入海口的变迁、以及海岸线的延伸与退缩等基本情况;直接描绘出各代沿海行政区划、海疆区域的政治、经济、社会、军事、水利、交通、建筑等社会人文状况,尤其具有“明疆域”的意义。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料,它既是我们今天透视海疆历史的一个横断面,同时也为今人研究历史上某一特定海疆区域的自然面貌,以及这一区域的社会、政治乃至文化状况提供大量丰富的资料,能够起到弥补文献记载的缺漏与不确,还历史原貌的重要作用。因而具有重要的史料和实证价值。对研究各代的海疆治理政策、疆域国土变迁具有极高的参考作用;对现代外交斗争需要也能提供重要的证据价值。
  

      作为第一批读者,我注意到在这套历史图录收集的海疆舆图中,既有以陆为上,也有以海为上的方向方位表达。它反映出制图者对海洋与陆地关系的看法。同时也说明,舆图的价值不单是一种历史地理标示的记载。历朝各代的海疆舆图绘制都表现出当时社会成员对海洋和沿海地理空间的认识,从而反映出当时社会的海洋观念。

2.png

      沿海疆域是国土疆域的边疆区域,地域的边缘性决定了海疆长期处于封建政治中心的最外缘。与此相应,在中国古代舆地学中,海疆区域也被长期边缘化。由此,古代海疆舆图历经历史变迁能够传世的不多。为了让大家能够深入直观地了解中国古代海疆的历史变迁,同时也为了保护和利用这些承载历史信息的珍贵文献,浙江海洋大学东海发展研究院课题组的同志们在王颖、方堃先生带领下,怀着对国家、民族的一片赤诚,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从上千种历史文献中筛选出450余幅古代舆图,结集出版这套《中国沿海疆域历史图录》。其中所选不仅包括古代海疆舆图、用于军事目的的海防图以及航海专图,而且还有古人对某些舆图所做序语和评论的影印。通过这些不同朝代、不同时期有代表性的舆图,既向读者形象系统介绍海疆区域的历史空间演变,也为专业研究人员、舆图爱好者及公众提供舆图研究品鉴相关历史作品;既可为相关学科研究和开展文化交流提供重要资料,也能为对外交往和外交斗争提供证据线索。因此具有填补空白的意义。
  

      海疆是国家疆域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海疆的发展与国家兴衰密切相关,与国家海洋事业的发展也密切相关。当今中国海疆已经是国家现代化最重要的前沿,在获得重大发展的同时,也面临巨大的挑战。海疆问题集国家安全与发展重大问题于一身。随着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不断演变,海疆问题已经成为当前的热门问题。研究海疆问题显得格外引人注意。曹植曾说“世人之著述不能无病”。这套“海疆历史图录”也一样,也会有它的瑕疵,也会有不足之处。我热切希望编写组的同志们能够继续努力,不断做出修订;也希望这套“图录”能够在还原海疆历史、维护主权权益和提高民族海洋意识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本文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所长,本文原刊于《中国海洋报》6月23日第四版)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黄山书社” 或“来源:本站”的作品,版权均属黄山书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者,应在授权范围 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黄山书社”。违反上述声明者, 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黄山书社)”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