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一场生态文学的“敬畏之旅”

编辑:陈璨    时间:2023-06-09   

生态文学作家李青松说:“置身自然,重要的不是看到了什么,而是从看到的自然中感悟了什么,理解了什么。”李青松多年来笔头始终聚焦自然生态,试图通过观察与写作来探寻人与自然的本质关系。

在经过了对自然界长时间的观察之后,李青松完成了这部合计28万字的生态文学作品——《相信自然》,它集合了29个篇章,对花尾榛鸡、哲罗鱼、黑蚂蚁、大麻哈鱼、贡貂、九叶青、金丝楠木等一些自然界中珍贵的动植物进行了生动有趣的描写。如果说大自然是一幅美丽纷呈的画卷,那么李青松的眼睛就是一台会思考的照相机,他携着一颗敬畏之心看待自然,以文字洞悉自然生物的纯良天真,深刻揭示了自然世界与人类世界之间神秘而复杂的关系。

 1.jpg

《相信自然》

李青松  

黄山书社  出版

青松笔下的生态文学,是以自觉的生态意识,反映人与自然关系的文学。它不仅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怎样的,而且还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应该是怎样的。在李青松看来,无论是自然界中的动植物,抑或同处自然界中的人类,都绝非孤处于这个世界上的单独个体,二者只有相互尊重,共同维持自然生态的平衡,继而才能促进生态文明的发展。《鳇鱼圈》一章中,作者端望雾霭蒙蒙的江面,等候多时,却不见鳇鱼的影踪,进而担忧鳇鱼灭绝。回溯由清朝开始,人们对鳇鱼不加节制的过度捕捞,造成今日鳇鱼可能面临灭绝的窘境。他不禁忧虑重重,感慨道:任性和纵欲是多么简单啊,内省和节制,并且自己对自己说不,那才叫费力呀!这些摆在眼前的鲜活的事实真相,如钟磬声声,击打着我们的心,让我们开始重新踏上对自然的敬畏之路上。

      这部《相信自然》,李青松靠“体”完成了对人与自然复杂关系的深层概述。“体”在生态文学的词典中,无外乎包括体会、体验、体察、体认等意思。作为生态文学作家,李青松是亲近自然的,他在筹备文字的过程中,拒绝道听途说,他只相信自己的感受力,这种强大的感受力让他能感受到阳光的爱意,触摸到土地的温度以及浅尝出水流的清冽与空气的甘甜,让他近距离地欣赏动物、植物以及菌类和微生物之间相牵相连的美妙。正是在这种感受力之下,李青松通过观察与体会,透过一系列人与自然的故事所反映的真谛,厘清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相处之道:人应该敬畏自然,尊重自然。

李青松认为,自然有自己的生存法则,它在适应中调控着一切,涵养着万物与美。李青松希望借这部《相信自然》,以文字的直观感召力呼吁更多的人加入到保护自然的队伍中,一起向与我们朝夕相处的自然界投以最真诚的敬畏!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黄山书社” 或“来源:本站”的作品,版权均属黄山书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者,应在授权范围 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黄山书社”。违反上述声明者, 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黄山书社)”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