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清初张潮的高级朋友圈

来源:黄山书社    时间:2020-05-13   

提起张潮这个名字,大家首先会联想到他的传世名作——《幽梦影》。确实,在明清小品文的艺林园囿中,《幽梦影》是一朵清冷的奇葩。

“蝶为才子之化身,花乃美人之别号。”“凡声皆宜远听,惟听琴则远近皆宜。”“情必近于痴而始真,才必兼乎趣而始化。”

警言佳句,字少而韵味悠长,让人误以为作者非藐姑射之神人也非耶?不然,也当是俗世中的高逸隐士或真人。那么,真实的张潮是何样的呢?今天,让我们由《尺牍友声集》这本书来一识其真面目。

1.png



张潮(1650—约1709),字山来,号心斋,晚号三在道人,原籍新安(今安徽歙县),侨寓扬州,经营盐业,其与海内文士鱼雁往来不绝。


山来随到随答,应酬不少倦,答讫命奚奴收贮簏中,不数日辄满,山来可得数十簏,暇加决择,付诸剞劂,用十干为编次,名曰《友声》。而并以己之赠答四方者附之,曰《尺牍偶存》,其他以俗事相关说者不与焉。

原来,张潮不是闭居谢客的隐士,而是以文会友的交际达人。又以著述刻书为乐,寓居扬州三十多年,与远近文人应酬唱和,为自己的各种别集邀约评语并不断刊刻,选刻《昭代丛书》《虞初新志》,与杭州王晫合作刊刻《檀几丛书》,另参阅他人著作若干种。


他的作品也不止《幽梦影》一种,文有《心斋聊复集》,诗有《心斋诗集》《心斋诗幻》《清泪痕》,词有《花影词》,曲有《笔歌》,另有杂著若干种,是一个诗词曲赋文全能型作家。


今《尺牍友声集》包含原《尺牍友声》和《尺牍偶存》两部分,存录尺牍近一千五百通,其作上自康熙十六年(1677),下迄康熙四十六年(1707),一来一往,颇能窥见一个以张潮为中心,关涉康熙年间文学创作及评点、图书出版及流通、文人交游及唱和的文坛生态网路。


而作为一位别具风格的作家、独具慧眼的选家、卓有成就的出版家,时人许之为文章巨手、风雅主盟,张潮在清初文坛的名噪一时,倒是出乎人意料之外。诚然,诗文的出众尚不足以众望所归,那么效法前贤,频繁主持雅集活动似乎可以引导文坛风气,进而成为舞台的焦点。

先是,王士禛在康熙元年(1662)、康熙三年(1664)两次召集红桥修禊,名扬天下,“扬州红桥自渔洋先生冶春唱和以后,修禊遂为故事”,后孔尚任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赴淮扬一带治水,他来到扬州不久就再次发起红桥修禊,到场的共有十六位文士,张潮与会。翌日孔尚任致函张潮:


“广陵之会,得足下为领袖,遂觉觥筹生色,吟啸可传。是日,发辞吐论惟足下为雄,载卷携书惟足下为富,盖不止一诗之冠冕集中已也。”(见本书《友声初集·乙集》A0173条)


孔尚任之语自是稍过誉,有自谦之意。但十六人中,十三人是张潮的文友,他可以左右逢源,独领风骚;带去的许多书籍,不仅送给孔尚任,极有可能也分赠所有与会者。这说明张潮高产的作家、活跃的出版家和富裕慷慨的盐商的三重身份,已经为他的“风雅主盟”地位奠定了基础。

2.png

康熙三十二年(1693)夏,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为荷花生日,张潮主持红桥宴集赏荷。红桥具有文化座标的意义,张潮在此宴集,大有追步前人、续写风流的意思。参加宴集的卓尔堪写道:


“一夏苦旱,河水断流,红桥亦甚萧瑟。独是廿四日雅集,风雨骤至,满座生凉,风吹花气,高歌纵饮,为乐何似!晚来移尊艇子,水增半篙,沿柳堤刺归,听前船后舫,歌声笛韵,又是一境。”见本书《友声初集·戊集》A0396条)


可见宴集之“雅”,品味寔与《幽梦影》相仿也。流寓扬州的余怀、余兰硕父子因故不能与会,深为遗憾。


康熙三十三年(1694)闰五月端午,张潮主持蜀冈雅集,诗人卓尔堪、孙默、迮俊、朱慎、刘长会、乔寅等与会。


《尺牍友声·己集》朱慎札(本书A0458条):“闰五之集,二难四美兼而有之,吾兄真可谓名士风流矣。”迮俊札(本书A0463条):“蜀冈胜地,弟息疴三十年闭处,未能眺望。今惟先生雅意,为诗坛牛耳,千秋大业,因勉力趋教。”


蜀冈为扬州城外西北处高地,文章太守欧阳修筑平山堂于此,明清以来为登临怀古的绝佳去处,张潮雅集于此,用意更明。

3.png

康熙三十三年秋,张潮又主持西园送秋大会。《尺牍友声·庚集》宗元鼎札(本书A0587条)


翰苑名流,年翁为骚坛宗匠。弟不独重先生文章诗赋推为第一,而更重先生笃爱故交寒士,深为拜服。



《尺牍友声·己集》宗学曾札(本书A0500条)

记九月秋杪,先生盛集宾客于西园,以兴送秋之会。是时仆独登园楼,凭轩眺望,远见栖灵、法海一带苍烟缥渺,与斜阳日脚映射蜀冈平楚间;俯视荷枯水涸,犹有小舟箫鼓,点缀于红桥酒旗之畔。仆抚轩移时,啸咏悠然,不觉诵杜牧诗‘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之句。

西园在扬州城西北郊,平山堂西,亦为文人雅士诗酒流连之地。杜牧称赞张祜的诗句,被宗学曾移用在张潮身上,既体现了张潮的富有,也突出了他的才情。


4.png

康熙三十四年(1695)春,张潮又一次发起红桥雅集。费锡璜《掣鲸堂诗集》卷八《听莺分韵》小序云:


张山来招同吴街南、周弗庵、李大村、王景州、歙州、张谐石、闵宾连、袁中江、周轩三、卓子任、闵右诚、张进也、永孚,游红桥分赋。

《尺牍友声·庚集》的一组信札皆与之相关,如袁启旭札(本书A0561条):


广陵声利之场,弟十度经过,未留鸿爪。雅不欲非隐非仕之身,玷五城十楼之繁艳也。……先生逸才旷世,风骇云流,红桥曲宴一见,遂成投契。沉疴之中,屡辱轩车存问,古道霄情有超出寻常万万者。

分韵赋诗,以文会友,以诗会友,又古道热肠,不遗余力帮助朋友刊刻书籍、资助困顿文士。也难怪天下人称颂张山来噫!


5.png

张潮的一系列雅集和活动,名声大扬,友朋遍及四海,如巴蜀汉中亦不乏。清初的一些有分量的文士,如王士禛、朱彝尊、孔尚任、尤侗、査士标、汪琬、施闰章、梅文鼎等,均与张潮有或近或疏的交往和通信;其资助存慰明末遗士冒襄父子、余怀父子,也算是承接这“风雅之炬”吧。


袁启旭说己“非隐非仕”,亦可移于张潮的身上。张潮虽非山野之隐士,但“大隐隐于市”,身处繁华之扬州,经营庞大的盐业,而貌清癯、性沉静,专心著书,以文会友,乐于助人,不得不说是另一种“真隐士”也。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黄山书社” 或“来源:本站”的作品,版权均属黄山书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者,应在授权范围 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黄山书社”。违反上述声明者, 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黄山书社)”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